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
任爱杰 著 (作者保留版权)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说的是齐宣王时齐国有个女子叫钟离春,因为长得实在太丑所以嫁不出去。于是她就跑到齐宣王那里要求齐宣王娶她当老婆,她的理由如下(意译):
“现在西面的秦国虎视眈眈,南面又有一个强大的楚国。外部威胁这么大,内部却奸臣当道,上下离心。大王你也四十好几的人了,接班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整天就知道沉迷女色。你要是死了,野心家们争权夺利,国家就危险了。你搜刮民脂民膏,用黄金白玉翡翠珠玑装饰在湖面上建起的五层高台。有本事的人都躲着你。满朝文武都是拍马屁的。你又饮酒无度,没日没夜得请客吃饭,唱卡拉OK。再不娶我作老婆来管着你,你就该完蛋了。”
老实说,这些理由空泛之极。见惯了说客的齐宣王这一辈子也不知听到过多少。例如,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雄辩家孟子教训齐宣王的话就比这不知中肯了多少倍。可是齐宣王也没听进去。换了我是齐宣王,看到一个奇丑无比的女人居然不但当面骂我,还想作我的老婆让我得慢性“气管炎”,不下令左右将这女人拖出午门斩首才怪。
可是照刘向的说法,齐宣王居然不但娶了钟离春作老婆,还对她言听计从,远小人,近贤臣起来了。经过一系列整顿,齐国大治。从此中国留下两句成语“丑胜无盐”和“自荐枕席”。对比孟子在齐宣王那里碰了一鼻子灰,这就很有必要研究一下钟离春成功的原因了。
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钟离春其实是个大美人,或着齐宣王对丑人有特别的兴趣。《列女传》中对钟离春的相貌描写如下:臼头,深目,长壮,大节,卬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
臼头,深目,长得高大都不是问题。长得高大,骨节自然也比常人粗大。女人有喉节,脖子粗一点在今天也不是什么希奇事。高大的人不论男女都难免驼背。这是习惯性的。周围的人都比自己矮嘛。倒是塌鼻梁,头发少,和皮肤象漆一样黑这几项很值得注意。齐国靠海,有所谓的“渔盐之利”,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是极发达的。钟离春的祖先很可能是从南洋或印度来经商的马来人或达罗毗涂黑人。印度人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因为这些正是达罗毗涂黑人的特征。
对从没有见过或很少见到过黑人的中国内地人来说,黑人自然是极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的。齐宣王娶了个丑王后这种事多半也是其他国家的使者见到钟离春后到处宣传的结果。但是对于建都于大商埠的齐国国君来说,黑女人大概是别有一番风味吧。
另外一个解释是钟离春武功高强,逼得齐宣王不得不娶她。《列女传》中说钟离春初见齐宣王时,齐宣王问她有什么绝技。钟离春说她喜欢捉迷藏。齐宣王说:“我就喜欢捉迷藏。”话音未落,钟离春就不见了。齐宣王大惊,又取出谜书来看,始终搞不清她藏到哪里去了。
齐宣王贵为一国之君,接见钟离春时,身边自然是高手环伺。而钟离春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不见,其武功自然有过人之处。能消失,自然也能出现而不为人所知。齐宣王恐怕也是怕若不娶钟离春为妻,万一她恼羞成怒起来,自己项上的人头不保吧。
而后世对钟离春武功的描写也多半是基于这一点。钟离春领兵打仗的故事多见于民间传说。到了元朝,中国戏曲大发展。有一个叫郑德辉的人写了一出杂剧叫《丑齐后无盐连环》说的是齐公子夜梦菽月,上大夫晏婴替他圆梦,认为公子将娶的夫人隐于乡村,时运未通,并建议他出城围猎寻访淑女贤人。齐国无盐邑钟离信的女儿相貌丑陋但文武兼备,很有才能,外出采桑时与追赶白兔的齐公子相遇。晏婴见她出言不俗,便劝齐公子娶她为后。当时秦、燕二国都想制服齐国,故意以难题刁难,让齐国派人解开玉连环,弹响蒲弦琴,钟离春凭智慧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并故意羞辱使者,激待两国发兵。钟离春又率兵布阵打败了他们,使齐国无忧。
这个剧本奠定了此后的各种钟离春故事的基本构架。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中又加入了反派角色奸妃夏迎春。钟离春的名字也变成了钟无艳。香港拍的那部《钟无艳》大家想必是看过了。只不过那是个搞笑片。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